如今职场PUA一直被大家关注,一些公司便利用大家对工作的重视性而精神打压、折磨员工。在一个怎样良性的工作环境下去「翻山越岭」,也是当代社会的难题。
CLOT曾在2020年发布过一组名为「Corporate Climbing」的服饰系列。型录拍摄将办公室搬到了攀岩馆,「社畜」们正在伏案劳作、业务不断,献祭着劳动力,攀爬着职场的岩壁,调侃晋升的难度。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品牌以诙谐的设定,借此鼓励身在职场的人们,对这些固有的概念和规则进行反思。
今天一帐户外节的特别专访,参与到对话当中的是国内三家知名攀岩馆的主理人。他们为何执迷于攀岩,攀岩又在当下的社会面向的人群又是怎样的?以下是TA们的答案。
大家好,我是钱小磊,大家都叫我钱老板。是攀岩自媒体岩点和连锁攀岩馆香蕉攀岩的创始人。
2015年,当时工作时候的同事在美团上买了两张攀岩体验券,邀请我一起去攀岩。当时是在首体里面的一个攀岩馆,爬了两趟高墙,直璧我上去了,有个大仰角没爬上去,但喊我去的同事翻上去了。没爬上去也在意料之中,我当时是一个普通打工人,运动不多,微胖。
后来搬到学院路住,发现附近有一家叫768的攀岩馆,于是就经常周末上午去攀岩,渐渐和馆里的教练(扎西、杨凯)熟悉起来,后来就把768买了下来。
最难忘的应该是疫情刚开始的时候,2020年2月,大家对病毒比较恐惧,没人敢来攀岩,我们为了自救,推小范围包场服务,2小时999元。有个从来没来过香蕉攀岩的女岩友,自己一个人来包了一场,我们教练开完门,在门外等了她两个小时。
#岩馆和户外攀岩的区别在哪里?开一家岩馆对于场地有哪些硬性或软性的要求?
岩馆就是户外攀岩的模拟,只不过被年轻人玩的越来越花哨。开攀岩馆的场地要求挺多的,我们有一个选址模型表格,会详细到附近的写字楼数量、租金;幼儿园、小学数量;二手房均价甚至麦当劳星巴克的数量。不过核心就是两点:场地条件和位置。
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店都不太一样,一线城市上班族偏多,长沙店90%是父母带孩子来的,但我们也欣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长沙年轻人和父母开始尝试攀岩并且转化成了岩友。但你也不能因此而说新一线或者二线城市没有年轻人攀岩,我们珠海店的客户80%是成年人。
#一家岩馆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对于攀岩馆取代健身房这个话题,您是否听过?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我们自己有个大框架是4:4:2,40%岩友、40%青少年培训、20%新人体验及其他业务。攀岩馆取代健身房的这个说法有听说过,在美国或者英国的一些大型攀岩馆,会有专门的健身区域,会员办了卡之后,可以来攀岩,也可以来健身,或者爬一会儿练一会儿。攀岩馆是更有趣的健身房,同时攀岩爱好者在有了攀爬目标之后也会更有动力去做针对性的健身。
攀岩鞋肯定要买一双的,然后再来个镁粉袋,整体不超过1000元,攀岩是对装备要求最低的极限运动。
接触攀岩这些年来,参与过野攀、开线、比赛报道,也搞过媒体做过路书下载站,目前最让我自豪和满足的是我做的事情能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攀岩。时至今日呢,开攀岩馆就是最直接的方式,看着一个个上班族从岩馆走向户外,成为每周都去野攀的周末战士,小朋友越来越强甚至拿到比赛的名次,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您看来,中国的攀岩文化正处在什么样的阶段?下一阶段应该向哪些方向努力,才能构成良好的攀岩文化氛围?
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小圈子文化里面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和习惯(比如野攀的时候不在岩场丢垃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新人友好,不破坏甚至主动维护野攀设施)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保留就好了。不过我更相信市场的力量,要让开攀岩馆变成一个好生意,要让攀岩教练变成一个收入稳定受人尊重的职业,行业才能持续向好,为爱发电持续不了太久。
一帐Camplus的帐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岩时攀岩孙小美,曾经的媒体市场人,现在是岩时攀岩小卖部掌柜的,主要负责岩时攀岩的市场与商品销售工作。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我是从徒步爱好者转为岩友的。身边有一批岩友最开始都是驴友,后来开始攀岩,再去徒步就比较少了。对于我们这波岩友来说,相对于徒步,攀岩的技巧性更强,更有趣、更有挑战性,相应完成线路后的成就感也更强。
2012年去的第一家攀岩馆是朝阳石门村那边的奥莱攀岩馆。这里是北京老岩友的聚集地,现在北京绝大多数攀岩从业者都曾是奥莱会员。奥莱一度曾是全国最好的攀岩馆,Chris Sharma和Adam Ondra都曾攀爬过的地方。
只是我的第一次攀爬成绩比较尴尬,12米高的大岩壁,粉红色的儿童线米就上不去啦。这居然没有打击我继续攀岩的积极性。当时一起去体验攀岩的朋友大概有8个,一个月后再去攀岩的有4个,一年后还在攀岩的有2个。剩下的这两个,一个玩了3年后淡出岩圈,一个玩了11年还在继续。11年的就是我。
攀岩很好玩,很多人一开始接触也很容易热情高涨,陷入购卡和买装备的氛围中。不过我们通常会建议冷静消费。
第一步:对攀岩感兴趣,好啊,先团购一个体验课;第二步:确定自己感兴趣再购卡,岩时会员卡也设置了多次卡、月卡、青少年4课时的小课包等,大家可以再玩一个月试试;第三步,能坚持一个月后续持续玩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可以考虑长期卡和购入自己的装备。
2019年我负责主编完成出版了《攀岩是个技术活—攀岩实用技术指南》一书,这本书也是中登协认可的攀岩教练参考用书。其实这本书从2017年底就开始筹划,因为我个人水平有限,过程进行得也很艰难。
在我们刚开始接触攀岩的那几年,大家主要靠岩友间的交流沟通来提高自己的攀爬水平,这是一个有效但不高效的方法。当我们从单纯的爱好者变成从业者,开始经营岩时攀岩,却发现没有一套理论能够支撑我们去进行专业教学。和其他岩馆的教练员交流的过程中,也发现大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自岩馆开始筹备,我们就着手开发自己的课程系列。根据岩时自身的经验从零开始去做归纳总结,期间也吸收了大量国外的资料经验。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自己岩馆教学需要的同时,可以把我们在做这个项目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同行,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反馈,改进和提高自己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岩友,希望能为大家的攀岩技术提高带来一定帮助。
全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仅为抛砖引玉,与业内多多交流。特别是这两年随着攀岩运动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与国内外的大佬交流也在不断增加,书中的很多信息越发显得陈旧。因此,我们也开始着手对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改版更新。
攀岩是一项不可思议的运动,不同身高、体重、年龄的人都可以在同一个攀岩馆玩耍。在攀岩馆,我们可以见到世界顶尖攀岩运动员与刚刚开始学习的人同时训练。墙上墙下,中青少年均有,男女爱好者也呈现均衡的比例。根据岩馆定位不同,各家岩馆人群比例略有差异。
譬如以专业定位的岩时,青少年比重在15%左至右;以教培为主的岩馆,青少年比重在85%以上。但整体来说,攀岩爱好者人群,男女老少是在均衡增长状态。
#一家岩馆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对于攀岩馆取代健身房这个话题,您是否听过?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市面上的岩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流量型、教培型和专业型。流量型岩馆一般开在人流密集的商场,赚的主要是“体验”的钱。教培型主要针对青少年培训。专业型岩馆面向大众爱好者和专业岩友,场地较大且线路丰富。
岩时定位是专业攀岩服务商,从一开始就精准圈定攀岩爱好者这一客户群体。这个群体对于攀岩运动的黏性很高,他们热爱攀岩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我们场馆运营都围绕着服务这些客户。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和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提高经营时间和空间的营收效率。
攀岩馆不存在取代健身房的问题吧?懒熊最近出过一篇文章《攀岩馆取代健身房,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文中开头提到“在日本,攀岩正在取代健身房。”后面的内容我没太细看,因为我接触到的情况,日本不只健身房经营压力大,攀岩馆经营压力也巨大,这应该是大环境决定的。
岩时经常会请日本定线员过来定线,有些定线员也在日本经营着自己的攀岩馆,大家私下会开玩笑说,老板又出来打工挣钱回去养员工啦。
首先理性消费,建议去岩馆玩过几次确定自己长期攀岩后再购入装备。(如果不喜欢公用鞋,可以先买鞋)装备采购我分了3个阶段。
入门阶段:攀岩鞋、镁粉、粉袋。入门攀岩鞋首推CLIMBX,30年攀岩鞋品牌,之前一直做国外市场,今年才把视线转移到国内。不考虑价格,LA SPORTIVA狼蛛是入门款里的顶配,颜值和橡胶都在线。镁粉越贵的纯度越高。只是解决手汗问题,高性价比的猛犸象、PETZL、BD等镁粉就非常好啦。粉袋是攀岩运动中最能够表现自我个性的装备,8B+粉袋老少通吃,不过谨防假货。
进阶阶段:安全带、头盔、主锁、保护器。除了保护器,安全带、头盔、主锁,笼统的说,有CE或UIAA认证的安全系数都没有问题,根据颜值和价格选购就可以。保护器,能够熟练且正确使用,比功能和价格都重要。
补充阶段:野攀需要绳子、快挂、扁带等;传统攀岩需要一双著名的TC攀岩鞋。到这个阶段随着需要,再相应补充需求就可以。
一帐Camplus&岩时攀岩青少年攀岩免费体验活动,是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年攀岩推广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活动针对所有持教育ID的北京中小学生,在10月期间均可在岩时攀岩四家攀岩馆预约免费体验。
活动自推出,一周内接待中小学生近300人次。众多学校班级由家长自发组织组团参加,也有学校计划建立攀岩社团,打造攀岩特色活动等。有家委会家长体验后评价反馈,小朋友与家长的全身心投入,融汇了泪水汗水笑声掌声。
攀岩是一项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综合运动项目,也是唯一一项向上攀爬的垂直运动。攀岩训练综合且均衡,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还能够锻炼孩子的短时记忆能力、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青少年增强抗挫能力、提高专注力、增加进取心有明显帮助。同时,攀岩是一项非常好的亲子运动。在难度攀爬中,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孩子最放心的安全保护员。
#在您看来,中国的攀岩文化正处在什么样的阶段?下一阶段应该向哪些方向努力,才能构成良好的攀岩文化氛围?
国内攀岩在许多方面都还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但正因为在发展中,所以我们能够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体育局方面在大力支持,攀岩行业准则在不断完善,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岩友群体不仅数量上快速增加,对攀岩运动的认知也在逐渐加强。
一帐Camplus的帐友们大家好,我叫刘永邦,我的个人title有点多!现任岩邦攀岩学校的校长,同时也是阳朔攀岩宣传大使,中国邮政攀岩文化大使,GOPRO形象大使,SRT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第一次是在2004年,在阳朔中国攀岩俱乐部接触攀岩,从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激活了我的攀岩DNA。
这是一个多样情感的交织。在这中间感动,因为经历了这么多年,包括前几年的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到现在岩邦攀岩馆还在;有难忘,因为每年都会遭受洪水的侵袭,大自然的力量不可逆;有可惜和心疼,因为灾后重建的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损失过于惨重。
#岩馆和户外攀岩的区别在哪里?开一家岩馆对于场地有哪些硬性或软性的要求?
在我看来,岩馆是用来训练的,户外攀岩用来享受攀登生活的。开一家岩馆的重点需要诸多方面的考量,比如场地要大,租金便宜,交通方便,线路丰富,综合性强,适合训练等等等等。
#在您看来,中国的攀岩文化正处在什么样的阶段?下一阶段应该向哪些方向努力,才能构成良好的攀岩文化氛围?
中国攀岩才刚刚开始,后期还需要有更多个「一帐户外节」这样的活动进行宣传,攀岩才能走向更多的普罗大众中来。
建议谈不上,就希望可以多多宣传安全普及!中国攀岩的未来需要一帐Camplus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个攀岩者,我希望的是更多的人来参与这项运动,更多的新岩场、好的线路被开发出来,而那些经典的有时间沉淀的老岩场也能继续发挥着它们的历史使命。愿所有热爱攀登的人安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4岁小哥找了块无主地就宣布建国?搞出官网护照,每月3万美元国库收入!可惜还是流亡了...
说好的工人清洗玻璃外墙时提前通知,女子没拉窗帘裸睡被惊醒;租住者:公寓管理方侵犯隐私
男子称酒后在车上休息,车辆“自动驾驶”上了高速,醒后问“这是什么地方”,警方:涉嫌危险驾驶
本文由: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